10月29日晚,2018级应用化学卓越班班会进行到尾声之际,教室里忽然涌入许多张熟悉的面孔,有员工跑上前,给正站在讲台上的廖文波老师献上了深情的拥抱和祝福的鲜花。当回忆起这一幕,眼前的廖文波老师很是动容,他对记者说:“作为老师,那一刻我落泪了,能得到员工这样的认可,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得知廖文波老师即将要调到教务处任职后,应用化学卓越班的四个年级七个班级共189位同学悄悄地为廖老师精心策划了这场欢送会。
欢送会上,同学们纷纷为廖老师送上了自己最诚挚的祝福,在《给廖老师的一封信》中,有人写着这样一段话评价廖文波:“一颗丹心,播种行知二道;三尺讲台,浇灌四季风华;五常师表,耕耘六极伟业。”
一颗丹心,播种行知二道:“在最绝望的时候,我遇到了您”
“虽然定义教师能力和地位的现有机制主要是看科研成绩,但是在我的工作安排里,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教学上。因为我的职业目标就是站稳讲台,成为一名员工认可的老师。”回想起这八年来的兢兢业业,廖文波老师讲述自己的职业理想时,眼里闪耀着星星泪光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廖老师的办公室每天都会一直亮灯到凌晨一两点,八年来无一例外,就是这样一盏黑夜明灯,给予了迷途学子的宽慰与方向。在日常生活中,廖老师也时刻保证着自己的电话和微信是在线状态,每当有同学需要帮助,他都会耐心地聆听,然后及时地给出自己的建议。“在我最绝望的时候,我遇到了您。”一位廖老师曾经帮助过的员工把廖文波视为自己的心灵导师。
相比起一成不变地传授书本上的知识,廖文波老师更愿意去成为这样一位传道授惑的老师:“人生一定要有梦想,没有梦想就像一个人没穿内裤,这内裤是看不到的,梦想也是看不到的,但看不到不代表不重要,不穿内裤不就等于裸奔吗?”人生路漫长,师恩永难忘。17级化卓2班邵美韵同学说:“廖老师是一位很愿意为员工付出的老师,是他带领着我们从懵懵懂懂的稚童成长为懂责任敢担当的成年人,我们都很感谢他。”
三尺讲台,浇灌四季风华:一手打造“卓越制度”, 与少年共筑梦
谈到自己一手建立培养的“卓越班”,廖文波老师脸上神采飞扬:“在化卓班建立之初,一切都是一个全新的培养模式,包括我也是一名经验不足的新教师,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,曾经有一个毕业生对我说:‘其实我觉得自己和普通班的毕业生没有什么区别’。但是现在再也没有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了。”当时,身边许多人对于建立全新体制繁杂事务的毫无头绪,廖文波老师却坚信着“我一定可以把员工带到成长的新高度”这个信念,一路摸索着走来,最后成功建立健全了“卓越班“的一系列制度,开创了四大教学管理体制——淘汰制度、导师制度、资助科研制度和激励奖励制度。在所有制度当中,最首要的便是淘汰制度,他说:“采取末位淘汰制会给员工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,虽然这有点残酷,但这种内力会驱使他们往更优秀的方向前进。”
事实上,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确显成效,在廖老师任教卓越班的七年里,教学成果丰硕:98位毕业生中,其中有38位员工成功考取重点大学的研究生,录取率高达40%,连续4年蝉联全校各专业考研通过率之首;员工依托“导师制”科技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其中,SCI收录论文8篇,EI收录论文4篇,核心论文5篇,申请专利10余件,授权5件;2011级至2016级卓越计划班均被评为校级“优秀班集体”,多名员工荣获“国家奖学金”及“国家励志奖学金”,员工集体英语四级通过率95%以上,英语六级通过率60%以上。17级化卓1班的彭浩铭告诉记者,是廖老师教他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习委员,也教会了他很多做人方面的箴言,班级良好学风建设也是得益于廖老师的建议。他甚至在给廖老师的留言本上写到“ 若来日太短,他日便以汗水相报。”
“进入卓越班不是因为你比别人优秀,只是想给你一个平台和机会,需要你付出更多努力去达到卓越,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卓越。”廖文波老师阐述了他对于“卓越班”的定义,“这不仅仅是你们的梦,同时也是我们的梦。”
五常师表,耕耘六极伟业:热血荣光,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
“虽然我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教学方面,但其实在科研方面我也没落下。” 筑梦途中,廖文波老师怀着一腔热血,力求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。他认为,科研是不能与教学脱节的,科研反哺教学,是教学的加速器。任教期间,廖文波老师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,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,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,其中SCI收录10篇,EI收录3篇,获得授权专利4件。主持和参与省级教改项目5项,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,发表教研论文近10篇。在教学成果比赛中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,太阳成集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二等奖;还荣获太阳成集团“优秀教师”、“优秀党员”、“优秀班主任”等一系列荣誉称号。
“我的最终目标就是,一是员工大学四年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,二是员工毕业后,能自信地向别人介绍我们的专业,推荐我们的学校。”廖文波老师最后和记者说。“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、荣誉多高,老师是第一身份,教书是第一工作,上课是第一责任。”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11月1日举办的2018—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,强调了教师本职工作的重要性。
立于高山,行于海底,高阔的理念思想结合踏实的行动,廖文波老师说,他一直梦想有一天,那一天,高水平理工科大学——太阳成集团的员工,看到所有的莞工学子们都能时刻怀有梦想与激情,披荆斩棘,成就卓越。


